大家好,欢迎来到社群学院。

天空的小雪,让我记起有年冬天,与一滑雪场合作品牌宣传活动,当时灵光乍现,请来了滑雪奥运冠军和一位拥有5000多万微博粉丝的大V,共同策划了一场奥运冠军PK微博大V滑雪的事件营销。

落地活动当天的效果不错,观看在线视频直播的用户也有几十万,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也在千万级别。 

但营销事件结束后,大家很难再记得这件事,也不会再讨论这个滑雪场。也无法实现就像你一进北京就马上想到烤鸭,故宫一样的效果。

我不禁反思,难道能够做到的真的只有这么多吗?这场营销是一次好的营销事件吗?


营销为何无法让产品持续得到用户青睐?

曾带我那个小调皮,在三亚游玩一段时间,为了让他开心,我为小盆友选择了一个非常舒适的酒店。

在三亚的那段时光里他非常快乐。回到所在城市后,每次在酒店吃饭,或路过酒店时,孩子经常会问我:“爸爸,什么时候我们去三亚呢?”。

酒店成了孩子想起三亚的诱因。由于我的工作原因,孩子经常会身处酒店环境,这让孩子提起三亚的频次变得很高。

前些天听到一个朋友聊几位素人厨师的抖音号,创业者曾早期上传皇家高大尚菜品的制作视频,一直没太火,直到发布了一些拍黄瓜、西红柿炒鸡蛋等菜品的视频,很快粉丝就破百万。

我好像这个月吃过不少次西红柿炒鸡蛋。下次下厨做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也一定要看下他的视频,这样的菜品在用户日常生活中触达的频次要比那些高大上的菜高多了。

这两个例子好像有不少共同特点,我们总结一下:

A. 有情境的诱因

高唤醒性的诱因至关重要,高唤醒性取决于人的情绪,从孩子的脸上能够读到孩子内心的兴奋和对大海的敬畏。

B. 高频率的激活

从厨师的抖音号的例子可以看到,低频的激活是无效的,高频是关键因素。

C. 高强度的连接

就如同酒店和三亚的连接强度一样,情景和目标产品有很强的连接性,才能唤醒用户需求。

滑雪场的事件营销这么看来更像是一次独立的营销活动,缺少了有频次的诱因,让参与者在未来并没有机会能够再次被唤醒讨论这个事件或这个滑雪场。从而难以形成后续有效的交易。这不也是我们这些企业每天都在重复犯的错误吗?


 从被动销售到主动诱导

有个经常被提及的案例,大致意思是有个年轻商人在城市的一个热闹地区租了一家店铺做保险柜的买卖。

开业伊始,他把店里形形色色的保险柜排得整整齐齐,让店中销售人员彬彬有礼、服务周到。

可是虽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他店前走来走去,却无一人光顾,生意惨淡。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个方法。年轻商人去警察局借来正在被通缉的重大盗窃犯照片,并把照片放大几倍,贴在店铺的玻璃上并附上文字说明。

照片贴出来以后,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人们看过逃犯的照片后,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本来不想买保险柜的人,此时也有些犹豫,前思后想还是觉得买一台踏实。

他的生意借此立即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本生意冷清的店铺突然变得门庭若市。

就这样反倒不费吹灰之力,他的营业额突飞猛进,连续上涨。保险柜的销售一飞冲天。

盗窃犯是保险柜很好的一个诱因。如果这家店就在你上下班的路上,那这个诱因的频次足以激活你。

很多企业都是指望业务员或渠道的被动销售,被动销售的增长是线性的,对消费者难以形成有频次的唤醒形成自主购买,也难以对消费者构建比较高壁垒的切换成本。更难让消费者形成分享。

如果能够借助高频的主动式诱导,容易唤醒用户情绪引发需求,从而形成消费者主动购买、主动分享,达到指数级增长,产生裂变效果。

但在案例中看到,年轻商人的店铺还有一些优势,就是在热闹的地区且有充足的人流。

似乎提醒了我们,想通过主动诱导形成用户主动购买,或形成广泛传播与裂变,如果缺失了存量用户的基数,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的一位在社交平台Ins上经营海外服装的好朋友就曾提醒过我,社交平台一定先迅速通过投放广告、产品福利或基础资源等各种方式想法设法做到一个基础量级,达到一定量级后才能形成更好的自然增长。


 存量带增量,高频带高频

luckin coffee CMO杨飞在《流量池》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话:存量带增量,高频带高频描述的非常贴切。

找到合适的方式快速形成基础存量的用户社群,能够为自然带动增量提供很好的基础。

高频带高频我想再换个角度来探讨,我们为什么喜欢用微信公众号?核心还是因为消费者在微信上是高频的。

在这样高频的平台上如果你的产品也是高频的,消费者会更容易触达并形成裂变。

用户打开抖音是高频的,你发布作品也是高频的,那用户增长自然也会更快。

有些产品和场景比较低频,但依然可以转变为高频,举几个栗子:

  1. 产品低频但耗材高频;

  2. 低频的到店消费或线下活动,部分转变为高频的线上业务;

  3. 产品低频,但服务高频或形成服务网络后通过多点驱动变为高频;

  4. 产品或服务低频,但有高频的内容输出或高频的场景输出。


 与消费者对话

今天,对创业者来说,既是最艰难的时代,也是最美好的时代,信息传播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的立体网状结构。

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个人品牌的媒介激起一阵浪花。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正在深度融合。

在微信里,公众号就像我们和消费者在对话,想拉近和某个人的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高频次接触与对话。

如果想和这个人维持良好的关系,那需要对他持续提供高价值的信息。

公众号提供了和更多人拉近距离的机会。短视频、直播也是能够保持高频对话的载体。

未来随着5G等更多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辅助对话的内容形态产生,给我们与消费者拉近距离与频次提供更多机会。


 社群组织,频次指数级提升的关键

几年前,曾经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在公司推行了周更制度,其效果远远超出预期。

究其原因,周更让整个组织分化为更多的子组织,这些组织的沟通交流频次得到了极大提升。

团队不得不持续的沟通,探寻重要的事情以保证周更达到预期。组织也从被动变为了主动,上下目标也更容易对齐。

由用户构成的社群组织也是类似,在社群专家徐志斌的《小群效应》一书中有一段话: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都活跃在小群”

将用户构成的社群组织分化为更多的自组织,自组织会更加的活跃,在自组织中人与人接触的频次更高,方向更趋同。

活跃的自组织里,人和人接触的频次是指数级的,因此基于不同如地理位置、年龄层次、身份圈层等条件分化组织,并在自组织内提高人与人的接触频次,是提高用户频次的最大杀手锏。


 总结:万物皆有频次

频次如此神奇,万物皆有始终,周而复始。宇宙万物皆有频次。

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某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是非常有意义的。当我们某事做到一定频次的时候,那些同频的人就会被吸引而来。

让我们一起牢记“频次”二字吧!

感谢大家的学习,咱们下次社群学院见。



客官!在看一下呗~